昨日,百度正式發布公告,宣布關閉百度“說吧”的發布入口,并將于本月22日停止“說吧”所有服務,并要求用戶在此期間備份個人數據,上線不到一年的“百度說吧”就此宣布失敗。
公告內容稱:“因公司業務調整,說吧即日起關閉發布入口, 并將于8月22日起停止所有說吧服務,請在此期間備份您的個人數據。由此給您帶來的不便,還請諒解。同時也歡迎您通過貼吧、知道等產品享受更多的百度社區服務。”
百度說吧是在2010年9月16日上線,定位是“實名社交平臺”,用戶賬號需與手機號碼綁定,并且需要用戶輸入身份證信息,身份證系統還連接了公安系統的中國居民身份證的數據庫,用戶輸入的身份證號碼必須和姓名完全對應,才能通過認證,是中國實現“實名制”的一個急先鋒。
對這種實名制,我一開始就表示了強烈的質疑:
一個簡簡單單,并非生活必需的微博,注冊居然還要身份證號碼和中文姓名,用戶在注冊的時候不得不考慮一下風險得失,使用這個微博能給自己帶來什么,自己為此將失去什么。
實名制本身也是一個雙刃劍,本來網絡就是一個虛擬的環境,在這么嚴格的實名認證下,用戶將不能暢所欲言,這顯然不利于信息的傳播和分享,并且,百度通過“說吧”建立起來的實名用戶資料也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如果百度被黑導致用戶用戶的身份證信息泄漏,這責任誰來負責,如果有人使用這些身份證和姓名去辦理信用卡或其他違法犯罪的事情,由此個人遭受的損失由誰來負責,這中間的爭議由誰來監管,難道百度真以為自己可以承擔公安機關的相關責任和義務?并具有相關的公信力?
后來的發展果然如此,百度說吧的實名制引來眾多質疑,百度說吧被迫于2011年4月16日進行了改版,放棄了包含身份證和頭像認證的強制實名制度,但已經為時已晚,該產品已經錯失了發展的良機,無法對新浪微博及騰訊微博產生威脅。
事實證明,強制實名認證不符合中國國情,在中國根本不可行,中國不具備美國Facebook那樣的運營環境,試圖通過百度說吧打造中國版的Facebook顯然只是一場不切實際的夢。
為什么中國不具備美國Facebook那樣的運營環境呢?在美國的互聯網,你無論說什么話,都不會進監獄,每個用戶的發言都會受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所以美國實名制的Facebook是靠譜的。而中國不具備這種條件,匿名發消息都可能被“跨省”,更別說主動提供身份證和個人信息了。
百度做為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和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一樣,不擅長做社交網絡,其社交產品鮮有成功案例。Google早先搞的Google Wave、Google Buzz、Orkut等社交產品,要么已經失敗,要么就是不死不活的狀態,這也刺激了Google花大力氣推廣其最新社交產品“Google+”。百度在這點上也學習了Google,同樣也在社交網絡上栽了跟頭。
既然搜索引擎都不懂社交網絡,建議百度還是采用“收購”的方式進軍社交網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