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互聯網七巨頭沒有小米公司,也沒有奇虎360,但它倆最近的勢頭要遠超前輩,圍繞智能手機或者互聯網手機,小米公司和奇虎360的口水戰賺取了比PC互聯網時代更勁爆的關注度。
360特供機以挑戰者的姿態對小米手機步步緊逼,披掛上陣的董事長周鴻祎在微博詳解360特供機在價格、配置、做工層面的優勢,而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的回擊并不示弱,加上卷入其中的華為、高通等產業鏈廠商,兩家互聯網公司的競爭手段更像兩家手機廠商,至少已經有人這樣看待。
周鴻祎把“4英寸屏幕、雙核CPU、1G內存”作為360特供機的三大基本標準,會拿著“智能手機未來比拼最重要的屏幕”向小米施壓,而雷軍也會不厭其煩地向用戶講述CPU、內存以及單雙核的比對關系,力證“小米才是最牛的國產智能手機”,除了配置,價格、促銷等因素也逐漸被兩大互聯網大佬用得熟稔起來,不然也不會出現,手機未發售,周鴻祎已經宣布了三四款機型欲拿小米祭旗的生猛攻勢。
雙方的爭吵還在繼續。有意思的是,兩大佬對互聯網手機最終的生態模式,看法頗為一致。“硬件低利潤甚至零利潤,而內容軟件掙錢”,不過他們目前都未曾碰觸也未曾給出清晰的內容布局路線圖,也并不強求在手機中內置自家軟件和內容資源。
拿硬件說事的還有盛大Bambook手機,負責運營該產品的果殼電子CEO郭朝暉甚至拿“中學生和小學生”的對比來描述競爭對手硬件配置層面與自身的差距。
“什么樣的芯片搭配什么樣的內存、屏幕、電池,賣什么樣的價格用戶最買賬?”行業人士指出,這是手機行業一直存在的爭議話題和競爭要點,互聯網手機也不能免俗,上位意圖明顯的企業必須再次尋找突破點,即便不能拿下市場,也能攪局對手,“對攻可能兩敗俱傷,但不攻只會放跑機會”。
防守:
占坑軟件產品線
不過,有企業不走小米和360的“激進的”硬件路線。在數次阿里云手機發布會上,阿里云通常將手機性能的介紹交給合作伙伴,這有合作分工的考慮,也映射了不同的互聯網手機思路。
“阿里云不光是為了布局阿里的移動電商產品線,而在于整個移動互聯網生態。”阿里云總裁王堅一直強調該公司重視的云OS操作系統。之前,阿里云OS完成了阿里系軟件從電商到搜索、郵件、瀏覽器、游戲、便簽等移動應用的布局和開放平臺體系,而計劃每個季度都將更新一個云OS版本的阿里云另一策略就是廣接合作伙伴,從天語擴展到海爾,以求更快地推廣云OS生態體系。
無獨有偶,百度也將合作伙伴從戴爾延伸到長虹,惟一不變的是,反復強調置放在手機里面的百度移動操作系統,從百度·易到百度云智能操作系統,搜索霸主對用戶上網入口的把控事無巨細。
王堅曾告訴記者,手機的配置、性能和價格,“會參考阿里云的建議,但決定權在硬件廠商”。相比周鴻祎和雷軍對性價比的掌控和強烈訴求,這些廠商顯然低調了許多。就連最近終于吐露出手意愿的網易CEO丁磊也將關注度集中在操作系統和軟件層面,不僅批判競爭對手是偽操作系統,還著重探討了國內外操作系統的流行趨勢以及網易在移動應用層面的全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