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者攪局
此前,在手機市場毫無積累的小米科技橫空出世,其2000元左右的價格定位和高配置,加上小米精心打造的“米粉”文化,使得小米手機一經問世,就受到消費者的熱捧,小米公司宣布的官方數據是,從2011年10月至今,小米手機一共實現出貨300萬臺。
然而,市場不讓小米獨美。正是看到了互聯網手機的巨大前景,阿里、盛大、360、百度、網易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殺入這個市場,希望通過智能手機終端,搶占移動互聯入口這一行業制高點。這些互聯網公司進入智能手機行業,看中的并不是終端利潤,而是“入口”,因此,他們采取的一致策略,就是宣稱不要硬件利潤,將智能手機的價格定在了千元左右。
以百度與長虹合作推出的云手機為例,其價格在千元左右,受到了低端消費者的熱烈追捧;360在5月份推出售價1699元的360特供機AK47登場,隨后又推出1499元的首款360特供機1.0G雙核華為閃耀,目標直指小米手機;網易手機盡管還沒有面世,但網易CEO丁磊明確表態稱:“1000元以下。”
攪局的后進者,其優勢是硬件配置的快速提升。相比而言,此前以性價比著稱的小米手機,其原有配置已稍顯落伍,而2000元的定價也缺乏競爭力。
先驅小米手機面臨質疑
伴隨著諸多互聯網巨頭進軍智能手機市場,企業之間的口水站也來勢洶洶,引發市場圍觀。此外,互聯網企業沒有手機業積累的弊端也開始展露。360董事長周鴻祎率先發難。前不久,周鴻祎微博爆料稱,小米手機近期成功獲得新一輪融資,估值40億美元,并稱小米這兩年盈利豐厚,每部手機利潤七八百元,總利潤在25億人民幣。周鴻祎譴責小米欺騙消費者,制造手機硬件不賺錢的假象,并通過饑餓營銷大掏米粉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