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上半年,通信服務類投訴達2259宗,比去年同期增長85.9%,占投訴總量19.1%,投訴量居首位。消費者主要反映服務質量、營銷合同、價格方面的問題,如收費不合理、擅自開通業務、未及時變更套餐、優惠規則不明晰等。
消委會由此提示:注意防范惡意扣費軟件。消費者使用手機時,應特別注意手機中是否有內置的惡意扣費軟件。惡意扣費軟件常常被嵌入在手機應用程序或手機游戲里,普通用戶很難覺察。山寨機、智能手機中多有此類軟件存在。消費者購買手機時,一定要向經營者咨詢清楚手機系統中的軟件來源及類型,并定時進行手機殺毒;使用手機時要經常查詢手機的話費和流量,不上網時最好關閉手機上網功能;如果查詢到手機被惡意軟件扣費,應盡快選擇關閉手機運營商提供的在線業務功能,屏蔽掉各類收費服務商的收費確認。
消費者在變更套餐之前,應了解清楚兩種套餐之間的資費、服務等區別,以免更改之后出現糾紛。如,辦理臨時出境套餐,應在回到境內后,及時取消相關套餐,并保留電話記錄或取消短信,以便出現糾紛時作為相關維權憑證。此外,消費者辦理通信業務時,應仔細詢問、了解所需辦理業務的具體情況。仔細閱讀相關合同、協議的條款,明確約定雙方權利。
網購投訴增長超快
據統計,互聯網投訴2022宗,比去年同期增長90.6%,占投訴總量17.1%。其中,網上購物投訴451宗,比去年同期增長493.4%。投訴所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假借虛假的名稱、地址、網站備案號,在網上發布虛假信息欺騙消費者;交易的商品貨不對板,實物外形、功能與廣告宣傳的相差甚遠;網上交易完成后售后服務差,不兌現事前承諾,更不履行“三包”責任;銷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產品;不提供發票、收據或其他消費憑證。
消委會由此提示:網購要查驗經營者資質。網購時要合理選擇網站。盡量選擇交易的人次多、規模大、運作規范、消費者口碑好的大型專業網站。在選擇交易對象時,應參考其交易次數、信用度、網友留言等幾方面。在網上看到心儀的商品,可以記下它的品牌、價格,然后到正規商場找到實物對比價差,價差合理可考慮網購。
消費者要適當保留與賣家的聊天記錄、交易記錄、支付記錄以及賣家的商品網頁等相關資料,出現問題可以作為維權的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