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數據顯示2011年全球移動終端設備的數量約6.98億臺,2014年這一總量將成長至14.7億臺,四倍于2009年的全球終端設備數量。第三平臺的迅速發展為移動互聯網生態中的開發者、硬件廠商、云服務商等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多樣化的合作體系。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云計算的落地成熟密不可分。王鵬認為,當前移動終端無論是品牌、操作系統還是終端形式都非常多樣化,多屏一云的趨勢正在向終端背后的云提出要求。云間穿越,跨系統數據調用,數據遷移,數據挖掘等都將在云端完成,而承擔云運行環境角色的數據中心則將承擔更多復雜的功能。當前世紀互聯正在由傳統的IDC托管向云托管全面轉型,未來將承載為移動互聯網提供計算能力和計算環境的職責,此外還將提供更多云計算增值服務。
王鵬在高峰論壇中指出移動互聯網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待,一是平臺,二是數據。
平臺既以移動設備和應用為核心,以云服務、移動寬帶網絡、大數據分析、社會化技術為依托的第三平臺,由于到達用戶距離更短、與用戶轉型升級結合更為緊密,第三平臺將為ICT市場帶來新的增長。IDC的研究指出,全球基于第三平臺的ICT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已達到15%,遠遠高于第二平臺2.5%的增速。到2020年,第三平臺的ICT市場規模將達到2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體ICT市場的40%。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最快的市場,移動互聯網用戶已超4.3億。平臺的綜合效果與最終用戶的移動互聯網使用體驗密切相關。移動互聯網數據流量的迅速增加將需要更高效的云服務作為支撐。硬件、應用開發等廠商解決前端的用戶接入平臺,而數據中心則從數據傳輸、帶寬、互操作性等方面支持前端平臺,多種服務的組合最終用戶提供較好的使用體驗。
此外,與云相關的安全也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移動互聯網爆發,相關的數據安全、數據主權等問題正在浮出水面。王鵬指出,云安全永遠不可能做到100分,安全、可用性和價格三者只能選其二,這是企業必須接受的一個殘酷事實。云安全70%在于管理,只有30%在于技術。外部法律法規和內部管理規則先行,政策、行業、用戶達成共識,技術手段才可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由于至今尚未有成熟的國際公約管理全球數據的流動(現金流、物流都已有國際公約進行管理),中國用戶數據何處安放也成為待考慮的問題。王鵬提出,中國用戶的云端數據應當放在境內服務器上,而不是跨境存儲于境外的服務器,這不僅關系到用戶體驗的問題,也是數據主權的問題,仍待業界共同探討。
王鵬表示,“世紀互聯作為國內最大的中立網絡基礎設施服務商,已經伴隨并服務于互聯網行業走過第一個十年,下一個十年,世紀互聯將一如既往的作為所有開發者和服務廠商背后的支持者,支持移動互聯網的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