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對于中興等國產手機企業而言,1000元~2000元正是互聯網企業做手機的主流價格段。隨著越來越多互聯網企業的進入,千元智能機市場的競爭迅速由藍海變成紅海,價格下滑速度之快讓諾基亞CEO艾洛普也有所感慨。
一種觀點認為,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行業,“首當其沖”的正是中興、華為(微博)這類產品定位于同類價格區間的傳統手機企業。
不過,中興通訊(微博)執行副總裁何士友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微博)》獨家專訪時表示,中興只是被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撞了一下,但并未撞倒”,他同時認為,如果從銷量上看,幾乎完全未受影響。
日報: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進入手機領域,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何士友:這個現象的背景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全球有40億~50億移動用戶,遠超過PC用戶,所以互聯網企業也前仆后繼地進來,這有點像當年剛發手機牌照時的手機行業,泡沫太大,整個行業非常浮躁,但最終剩下的沒有幾家。
不少互聯網企業的手機產品只是面向非常小的受眾,外面名聲很響,但產品卻看不見、摸不著;知名度很高,但美譽度一般。到目前為止,我也沒看到這些企業成熟的盈利模式,我希望能提醒大家理性看待這個風潮,畢竟企業最終要對投資人和消費者的利益負責。
日報:有觀點認為,這對中興等手機企業的沖擊是非常大的,您怎么評價?
何士友:我不否認互聯網企業做手機對傳統企業的影響,但主要是營銷方式上,大家各有各招,各有各的門道,我形容是中興被“撞了一下”,但并未撞倒。我們要看,誰能長期、可持續發展,手機行業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歡迎大家加入,但我們要看誰笑到最后。
日報:小米的單款手機能夠以1999元的價格賣到500萬部,中興似乎還沒有這個價位的手機能達到這個銷量?
何士友:中興去年單款手機全球最高銷量是800萬部,今年爭取突破1000萬部,而且中興的市場是全球市場,一個月的手機出貨量就達到1000萬,如果一個手機品牌只有中國消費者知道,只針對中國市場,那很難與國際品牌長期競爭。
日報:全球市場對中興手機而言,真正的意義是什么?中興應該如何避免陷入價格戰?
何士友:美國和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中興的主要增長點,特別對于中興提高高端手機占比以及提高利潤率水平都至關重要。美國市場收入甚至占到中興手機整體的15%~20%,而在中國市場,雖然價格戰激烈,1500元以上機型收入占比今年預計也將超過15%。
日報:互聯網企業做手機,對傳統廠商是否也有一些借鑒作用?中興的渠道拓展進展如何?
何士友:其實,從去年開始,中興已經逐步開始與淘寶、京東、卓越等電子商務企業試水B2B2C模式,今年6月以來中興Grand
U970每天在京東銷售過千臺,排名手機銷售榜第一。今天,中興通訊與蘇寧電器達成戰略合作,包括中興最新發布的高端智能手機以及Windows
Phone手機都將分批陸續進駐蘇寧全國門店銷售。
以往我們僅有不到5%的產品走社會渠道,而今年我們計劃把這個比例加大到10%以上,與大型家電連鎖賣場合作,是中興深化渠道轉型關鍵的一步。預計未來,運營商渠道的占比約為50%~60%,公開市場約為40%~50%。
日報:上半年已過,中興手機的市場表現如何?特別是轉型中高端的戰略是否有進展?
何士友:因為我們是上市公司,我不能告訴你二季度的具體數字,但正努力提高中高端產品,特別是1500元~3000元價位段產品的市場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