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是網絡新聞中最能體現新聞時效、反映網絡報道特色的手段之一,也是新聞網站快速及時處理突發新聞、最新動態消息的的重要方式。當網站獲得最新新聞后,一般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直接刪除現存頁面中的內容,替換上最新新聞,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利用動態的滾動條,將最新、最近新聞以滾動新聞的形式發布出去。大多數網站會選擇后者,因此采用滾動新聞既能保持新聞的新鮮度,又能保證新聞的信息量。
滾動新聞的特點
滾動新聞具有三大特點。第一是全時性發布,全時性知曉。網絡新聞是全時性新聞,但這種全時性主要體現在發布環節,即只能是編輯將新聞發布到互聯網服務器、數據庫中。由于網站首頁、頻道主頁等主要瀏覽區域的頁面空間有限,用戶并不能實現全時知曉。滾動新聞的發布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與網頁上的其他新聞相比,后者一般都會在網頁上保留一定的時間和相對穩定的位置,而前者則會根據新聞的價值和網站的需要,可隨時發布也可隨時被替換。
第二是新聞量大、單位頁面承載新聞條數多。一方面,相同的網頁空間,發布滾動新聞比發布固定新聞多出2-3倍,網站可以在滾動新聞區發布大量的新聞;另一方面,滾動新聞的更新頻率相比其他新聞要高,這也就意味著單位頁面能承載更多的新聞,傳遞出更多的信息。以新華網首頁滾動新聞區為例,每一輪次發布的新聞為20條,每天大約要輪換6次,僅滾動新聞區每天就能發布新聞120條。
第三是以跳動性吸引網民的眼球。滾動新聞一般采用自下而上滾動或者自左至右滾動兩種方式,無論哪種方式都不需要在網頁中占據大塊的面積。因此,滾動新聞吸引用戶不是依靠面積、位置,而主要是依靠滾動的跳躍性來吸引眼球。
滾動報道與實時報道、文字直播本質上有相通性,三者都建立在互聯網快速及時、超時空以及海量無限的基礎上,力求第一時間報道新聞,動態追蹤新聞事態的演進與變化。不同點在于,滾動新聞可以是同一事件,也可以是不同事件的報道,實時報道和文字直播都是針對同一新聞不間斷地連續報道;在時效性上,滾動新聞最弱,它更強調新聞發布的呈現形式,實時報道和文字直播的時效性則更強,有時甚至是同步報道。
滾動新聞的類別
根據網絡新聞的性質,滾動新聞分為兩類:一類是常態報道的滾動發布,一類是突發事件的滾動編寫。
常態報道采用滾動的方式發布,是互聯網海量信息與網頁有效頁面有限的矛盾造成的一種必然結果。雖然網絡能夠容納海量新聞,但網頁的容量,特別是網站首頁首屏的容量非常有限。因此,網站在設計、編排網頁時,會將大部分的位置和空間留給重要新聞,且保證重要新聞的停留時間。對于一般價值的新聞則只能采用滾動的方式發布,這樣既能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又不占用太多的網頁空間。
針對日常報道,滾動可以理解為一種表現新聞的形式,是按照網站新聞選稿標準,將已錄入網絡新聞發布系統中的稿件挑選出有價值的新聞,以逐條滾屏的方式呈現出來。這類滾動新聞側重于編輯,考量的是網絡編輯選稿把關能力和標題制作能力。網站編輯要從海量信息中選擇次重點新聞或需要推介的新聞到滾動列表,在選擇時要從真實性、時效性、顯著性、地域性等價值要素方面進行判斷,在選擇后要根據網絡新聞編輯特點對標題進行修改制作。由于滾動新聞需要在第一時間快速發布,因此,留給編輯選擇、處理稿件的時間并不多,如果編輯沒有良好的新聞處理能力,就會出現稿件重復、新聞價值參差不齊、標題缺少亮點等問題。
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不間斷地滾動報道是符合網絡新聞特點的一種報道方式。過去,傳統媒體報道新聞都是要等新聞事件結束后才寫消息報道,但網絡媒體必須要做到隨時有消息隨時更新隨時發布,及時傳遞出新聞事件的最新動態和發展。盡管報道的內容是散亂的、碎片化的,來源是無序的、多頭的,但滾動報道一經整合就能從整體上反映出新聞事態的進展與演變過程。
2007年6月,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成立了全國報紙第一家滾動新聞部。滾動新聞部以《廣州日報》下屬的大洋網為平臺,以報紙記者為采訪主體,利用快速、機動機制為網站和報紙同時提供內容。滾動新聞部的新聞報道就主要是針對重大、突發新聞而進行的采寫與編發。一般而言,擁有多種媒介的報業集團或傳媒集團,都具備融合平媒的采訪力量和網媒的渠道優勢,第一時間快速滾動播報突發新聞的條件。
滾動新聞的寫作技巧
滾動新聞的寫作主要體現在重大突發新聞上。網站具有快速、及時報道突發事件的先天優勢,擁有新聞采訪權的網站又有具有原創、獨家、首發的優勢,兩方面密切結合,就能在重大突發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組織自己的采訪、報道隊伍進入新聞現場,以短訊、快訊、現場連線、手機圖片等方式滾動發布事件最新進展。而如何為網站寫作滾動新聞達到不間斷報道的目的和要求,就需要掌握滾動新聞的寫作要求和技巧。
滾動新聞的寫作不同于一般消息,也不同于現場短新聞。第一,滾動新聞的寫作是一種“短”、“平”、“快”式的寫作,文章要短,幾句話甚至一句話描述一個新聞事件或者事件的一個片段,不要求完整的新聞5w,不追求整體事實的全面性。但是,單條滾動新聞要表述完整、交代清楚,對于一時不能完整表述的,要在文中給出解釋并及時追蹤、隨時更新,不能停留在碎片化的信息傳遞上。比如下面這條“廣東九江大橋坍塌”的滾動新聞:
廣州日報滾動新聞部報道:
2007年6月15日上午5時許,廣東,325國道九江大橋被一艘運輸船撞擊橋墩,造成200多米橋面坍塌,現事故正在處理中。
這條新聞僅僅只有64個字,但清晰地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事件,并簡單描繪了現場情況,還留下了新聞后續報道的伏筆。
第二,快速報道。可以在新聞現場與后方連線介紹情況,可以用手機發送微博直接上傳到網站,還可以用帶有傳輸功能的相機拍攝照片迅速傳回后方。2010年全國“兩會”報道中,很多媒體記者在人民大會堂現場用手機上傳內容到微博的方式,三言兩語就將在會場直擊的場景或花絮快速發布出去。廣州日報在“廣東九江大橋坍塌”的滾動報道中,從新聞發生到通過大洋網報出新聞只有幾個小時,而趕到現場的記者在短短一個小時之內發回了4條消息,最短的時間間隔只有7分鐘。
第三,寫作平實,用簡潔的、白描式語言介紹新聞現場的所見所聞,不穿靴戴帽,不濃墨重彩。重大突發事件中的滾動新聞處于事態發展之中,不僅有前一段的鋪陳,也還有后續的報道,因此不是孤立、單獨的報道,而且滾動新聞寫作是在一種高節奏狀態下的新聞寫作,追求的是對新聞現場、新聞事件或新聞人物的直擊描述。因此,寫作每一條滾動新聞要把握住新聞的核心事實,拋開枝枝蔓蔓,直奔主題。還是“廣東九江大橋坍塌”的滾動報道:
12點45分消息:大洋網記者林銳鵬趕赴現場后找到第一位報料的關先生,他稱當時他們從開平出發,運貨行經九江大橋時,看到前面有車調頭,便立即撥打110報警。5點29分海事局派出救援小組趕往事故現場。據記者了解,受輕傷的兩名傷者是運砂船的船員。
這是記者到現場后找到了第一位報料的目擊者,用轉述目擊者的講述內容介紹事件發生當時的情景,轉述的內容集中在當時的情況,沒有再重復事件的發生時間、起因和事故現場情況。
第四,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采用多媒體的報道形式。隨著網站經濟實力的增強,各種采訪設備的配備也漸趨完善,錄音筆、無線網卡、即拍即傳的照相機、攝像機也都成為記者的日常裝備。因此,滾動新聞的寫作要盡可能采用多媒體報道,特別是那些無法用文字描述的場景,幾幅圖片或幾個影像片段就能傳遞出全部信息,也豐富新聞報道的形式。
第五,滾動新聞的寫作要標注清楚時間、地點和背景,每一條滾動新聞格式可以基本統一,適當情況下可以增加輔助閱讀的新聞超鏈接。時間能反映出新聞的更新速度和頻率,地點則方便網民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事態的進展與變化,時間可以精確到分、秒,地點可以精準到街道、路段。而在滾動報道過程中適當穿插新聞背景,將背景資料作為滾動新聞的有益補充,可以幫助閱讀者一次性完整了解事實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