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事業群的總裁直接向馬云匯報
據了解,這七大事業群分別是淘寶、一淘、天貓、聚劃算、阿里國際業務、阿里小企業業務和阿里云。其中,原作為子公司之一存在的B2B業務被拆分為國內和國際兩個部分。
在阿里巴巴內部,此次組合而成的七大業務群被稱為“七劍”。七位事業群的總裁分別為姜鵬(網名:三豐)、吳泳銘(網名:東邪)、張勇(網名:逍遙子)、張宇(網名:語嫣)、吳敏芝、葉朋和王堅,各總裁均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匯報。
“七大事業群屬于并行的結構,從各自業務層面無前后順序之分。”阿里內部人士昨日告訴新京報記者,“相關人員流動也不會發生。本來就是各自子公司的總裁平移過去,B2B國內、國際兩塊的也是負責原業務的頭兒。”
馬云在昨日發給集團員工的郵件中表示,“要加速推進One Company的目標,把阿里巴巴的中小企業和淘寶市場體系有效的結合,實現真正的開放,協同和分享機制。進一步完善阿里集團大市場的內部生態系統,建立合理的組織機制保障,以全面提升集團對企業用戶和消費者的服務能力,并最終促進一個開放、協同、繁榮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
分析稱或有利整體估值
馬云昨日在郵件中特別提到,阿里集團旗下的B2B公司退市已有月余。而“退市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真正想做的是——能夠在今天和未來的嚴峻經濟形勢下,通過完善自我,更好地幫助小企業渡過生存、成長難關。”
2012年2月,阿里巴巴突然宣布選擇私有化退市。此消息一出,市場便有分析稱,阿里此舉旨在輕裝上陣后整體上市,更有媒體報道稱,整理上市計劃在2015年。不過,阿里集團很快出面否認,并稱上市“無計劃無時間表”。
“‘子公司變身事業群’或許與其上市計劃有關。”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陳壽送對記者表示。陳壽送稱,若將子公司打包上市,估值算法上要根據各自業務整合;若整體按照一家公司,則對整個體系估值算法又有所不同。“‘事業群”概念所表達出的凝聚力,對估值也或將有所影響。”
■ 分析
或為“聚劃算事件”亡羊補牢
作為IT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一直并不“安分”。2011年6月,阿里巴巴將原淘寶網拆分為淘寶網、天貓及一淘網三家獨立的公司,為不同客戶服務;隨后又在去年底將聚劃算業務獨立拆分。
但本次調整之前,子公司以業務模式作為主要區隔,就主體業務而言,協同和分享并不能做到完全一體,亦構成了資源和決策效率的損耗。“以前子公司以各自業務為導向,今后將專注整合層面。”阿里內部人士稱,集團已經在統一技術、數據的底層上面有所行動了。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陳壽送認為,一淘、支付寶將從數據上縱向貫穿其他業務,而另外幾大業務成長獨立性會變得更強,如淘寶、聚劃算間的重疊業務得到厘清。
此外,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針對“聚劃算事件”的亡羊補牢之舉。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表示,子公司變事業群后,集團層面力量得到加強,不僅包括數據、組織管理,還有風險管理,杜絕“聚劃算事件”發生。
今年7月5日,阿里巴巴宣布,其旗下團購網站聚劃算的原總經理閻利珉因涉嫌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已被刑拘,目前案件調查正在進行中。
而在今年3月份,閻利珉因在聚劃算團隊管理上存在重大失職行為,已經被免去聚劃算總經理職務。阿里巴巴稱,有關聚劃算在招商過程中存在不規范、甚至有工作人員牟取不當利益的舉報就接連出現。經過集團調查,發現部分事實屬實。聚劃算在制度規范和團隊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是導致出現上述情況的重要原因。
根據此前阿里巴巴集團內部郵件曝光的聚劃算內部員工牟利事件情況,包括一名聚劃算員工在內的三名阿里集團在職員工,與兩名阿里離職員工于2010年共同創建杭州愛婚婚軟件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為聚劃算運營商后,三人并未依照“利益沖突披露”規定申報此事。
■ 行業縱覽
互聯網設“事業群”成趨勢
樂于如此“折騰”的互聯網公司不止阿里巴巴一家。
今年5月18日,騰訊公司即宣布進行架構調整,把原有的業務系統制升級為事業群制,分別是企業發展事業群、互動娛樂事業群、移動互聯網事業群、網絡媒體事業群、社交網絡事業群、技術工程事業群。
“當團隊規模變大后,很容易滋生一些大企業的毛病。到底我們如何能夠克服大企業病,打造一個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在給員工的內部郵件中表露了調整的初衷。
而此次馬云在郵件中的類似表述為“我們需要加速推進one company(一個公司)的目標,把阿里巴巴的中小企業和淘寶市場體系有效結合,實現真正的開放,協同和分享機制。”
互聯網專家劉興亮認為,騰訊的架構“意在散”,阿里則“意在緊”。不過兩者都是互聯網行業代表性公司,子公司改為事業群屬于摸著石頭過河。“這是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必將面臨的規模升級,兩家的舉措可謂標志性事件,將引領今后互聯網公司大趨勢。”他還預測,隨后步入設立“事業群”的互聯網公司,將可能是百度。
■ 阿里公司大事記
●1999年 馬云帶領下的18位創始人在杭州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
●2003年 在馬云位于杭州的公寓中,個人電子商務網站淘寶成立。
●2004年 發布在線支付系統——支付寶。
●2007年11月 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
●2010年3月 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成立大淘寶戰略執行委員會,其成員來自淘寶、支付寶、阿里云計算和中國雅虎的高管,以確保“大淘寶”戰略的成功執行。
●2011年6月 阿里巴巴集團將淘寶網分拆為三個獨立的公司:淘寶網(taobao.com),淘寶商城(tmall.com)和一淘(etao.com),以更精準和有效地服務客戶。
●2011年10月 阿里巴巴集團將團購業務聚劃算從淘寶中剝離出去,成立一家獨立運營的子公司。
●2012年1月 淘寶商城宣布更改中文名為天貓,加強其平臺的定位。
●2012年2月 阿里巴巴突然宣布選擇私有化退市。
●2012年7月 阿里集團六大子公司將變身為七大事業群。
■馬云郵件摘要
B2B公司退市已有月余,感謝大家的信任和努力,各項整合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大家知道,退市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真正想做的是——能夠在今天和未來的嚴峻經濟形勢下,通過完善自我,更好地幫助小企業渡過生存,成長難關,同時讓更多的消費者受益于互聯網時代的豐富生活。
為此,我們需要加速推進One Company的目標,把阿里巴巴的中小企業和淘寶市場體系有效地結合,實現真正的開放、協同和分享機制。進一步完善阿里集團大市場的內部生態系統,建立合理的組織機制保障,以全面提升集團對企業用戶和消費者的服務能力,并最終促進一個開放、協同、繁榮的電子商務生態系統。
集團決定,調整淘寶,一淘,天貓,聚劃算,阿里國際業務(ICBU),阿里小企業業務(CBU)和阿里云為事業群(呵呵七劍),并由這七個事業群組成集團CBBS(CBBS:Consumer to Business to Business to Service partners)市場體系。
■背景知識
事業部制源于美國
所謂事業部制,是指在一個企業內對具有獨立產品市場或地區市場并擁有獨立利益和責任的部門實行分權化管理的一種組織結構形式。
事業部制是一個舶來品。最早起源于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由于合并收買了許多小公司,通用企業規模急劇擴大,產品種類和經營項目增多,而內部管理卻很難理順,通用汽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斯隆以事業部制的形式于1924年完成了對原有組織的改組。
由于在市場反應、提高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顯著優點,事業部制隨后被很多大企業采用。比如GE、松下、海爾、美的、富士康等。
不過,事業部制也并非十全十美。這些采用了事業部制的企業在之后都或多或少對其進行了調整。
以最為經典的通用電氣GE公司為例,由于經營多樣化,品種規格繁雜,GE在上世紀50年代初采用了事業部制,當時,整個公司一共分為20個事業部。每個事業部各自獨立經營,單獨核算。
但到了1967年GE事業部制膨脹到50多個,使得組織的協調成本加大。于是從1971年開始,GE在最高領導和事業部之間設立了5個“超事業部”(執行部),統轄協調所屬事業部活動,由副總經理負責。事業部日常事務決策,向執行部報告,以加強協調。1978年1月這種體制正式確立,其后一些大企業也相繼采用類似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