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集體的智慧對某件事物,比方某個網站的判斷, 能達到百分之六七十的正確率,這對搜索引擎算法無疑是巨大的協助。
馬英九以200多萬票的優勢戰勝謝長廷。領先幅度之大,22號臺灣大選。絕大多數人都沒預料到這種大勝的態勢和選前在臺面上能看到新聞可完全不一樣。
所以一直關注臺灣大選。近一兩個月和太太一直以來都特別愛看臺灣政論節目和綜藝節目。新聞里炒的最歡的基本上都是對馬英九不利的攻擊和傳聞等,諸如綠卡問題,一中市場,太太上大學時偷報紙等等。
雖然這些都幾乎沒什么證據,或者根本就是胡說八道,可是對手不停的說,不停的說,一直占據著新聞主體。炒到最后,大家似乎都弄不清楚馬英九幾個月前占據的巨大優勢到底還有沒有了不是已經被追成了50對50近一兩個月充斥新聞的觀感, 結果22號選票開出來。和上千萬投票人的選擇,相差十萬八千里。
絕大部分都是緘默的看不到沒有具體感性認識的集體存在臺面上能看到熱點新聞卻往往影響不了這個集體。平常其實看不到這些普通老百姓有什么意見。顯示出了無形的集體的智慧力量。這個無形的集體力量不容易被操控,當參與的人夠多時。而且通常證明無形的大眾會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
原因很簡單,馬英九能贏。網絡營銷培訓小編就是陳水扁做的太爛了不論政治人物怎么攪來攪去,大眾不是笨蛋,自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別提特例,比方二戰前的德國。
那么可以想象,這一點就像維基百科。如果維基百科只對少數用戶開放。維基百科條目的準確性將
大大降低,因為沒辦法控制私心作弊。但當用戶群達到幾百萬幾千萬時,無形的集體智慧就顯出力量。雖然維基百科中也有很多不準確,甚至錯誤的條目,但總體上卻能維持大體能接受的水平。
就可以體會到為什么搜索引擎現在要考慮社會性網絡的數據 雖然每個單個人的意見可能有偏見,看到驚心動魄的臺灣大選。甚至作弊。但是當參與用戶數目巨大時,所顯現的總體效果與事實真相往往八九不離十。
總結:無形的集體最終會對個人意見做出修正。任何個人的操控,就像某些政治人物在臺面上的上竄下跳,就算吸引了媒體的注意,貌似引領潮流,但也會消失在集體的智慧中,無法改變巨量數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