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擁有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用戶,也是全球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之一。研究移動互聯網發展規律,探索移動互聯網發展道路,是當前政府、業界和學界共同面臨的課題。
“過去的幾十年里面,經歷了幾代計算技術的發展,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們進入了PC互聯網的時代,誕生了很多有名的公司。”新浪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曹國偉說,“當我們進入二十一世紀第十個年頭的時候,我們漸漸進入到了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近年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最近一段時間千元智能手機的扎堆上市,原來作為陽春白雪的高檔智能機,一夜之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移動互聯網的前景也更加燦爛。
工信部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手機用戶已經超過10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手機上網的比例已經升至69.3%,接近PC上網的網民比例。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據易觀智庫EnfoDesk數據顯示,我國的移動互聯網業務從2009年以來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2011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851億。
“手機最初是打電話用的,后來發短信成為一個主要功能;發展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是用它來上網。”百度技術委員會理事長陳尚義說。
以中國電信為例,移動互聯網數據增值業務服務的快速增長,今年年底將和語音服務各奉獻50%。也就是說,數據業務的高速成長已經成為電信運營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不再是以前的語音通話。
競爭加劇,開放和規則需要并舉
“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終端先行,時下智能終端,特別是智能手機成為中國產業拼搶的一個焦點。”百度公司技術副總裁王勁說。
從去年年底開始,互聯網企業紛紛試水智能手機市場,與各大手機生產商爭奪千元智能手機市場,端口之爭一時成為業界的一大現象。
各種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讓人眼花繚亂,但在繁榮背后,作為移動網絡終端靈魂的應用,卻面臨著各種問題。
有專家認為,移動終端正在不斷復雜化。蘋果現在已經有四代,安卓的平臺更加復雜,除了安卓平臺之外,有很多自身發布的版本。每一個終端上裝載不同的操作系統之后,給應用之間的兼容性,特別是數據之間的共享和用戶的體驗,帶來很大的麻煩。
“目前的應用,數據都是存放在應用里,同一個應用之間,不同設備之間沒有辦法共享,即使在同一個設備之間,不同的應用也沒法共享數據,這是一個很大的困難。”陳尚義說,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探索新的操作系統和應用平臺。
“互聯網有一個特別明顯的標志,就是從一些應用開始發展,但是真正成了大氣候都是平臺可以說是得平臺者得天下。”姜奇平說。
今年5月,百度與家電廠商長虹推出一款深度植入應用和搭載百度·易系統的低價智能手機,百度作為中文互聯網最大的流量入口,在傳統的三大操作系統之外另起爐灶,自搭戲臺,看重的就是平臺對長遠發展的重要意義。
然而,移動互聯網上各類平臺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規則的建立。
“各家的開放平臺談開放,只談技術,不談規則,開放進來可以,開放出去是不行的,這不是真正的開放。”Frost &
Sullivan中國區總裁王煜全說。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說:“當前移動互聯網講開放,講合作,但應該注意一點,就是不能把舊的圍墻拆掉了,然后建立新的圍墻,這是違背互聯網精神的。大的互聯網公司在開放的過程中要做盟主,不要做地主。”
在軟件的升級和規則的完善之外,移動互聯網的各路諸侯們還面臨著盈利的問題。
智能終端產品在新產品面世時,議價能力比較高,但發展到一定程度,隨著競爭激烈,利潤變得越來越薄。據統計,從2003年到2011年,智能終端設備利潤率最高的時候達到40%以上,之后逐步下滑,2011年終端生產廠商的利潤大概是15%左右。
“無論硬件廠商、電信運營商,還是互聯網公司,服務都應該是下一個盈利點和競爭的焦點。”陳尚義說。
技術引領,融合滲透仍是大勢
互聯網最早的入口是瀏覽器入口,但隨著蘋果將原生應用的推廣方式的使用,互聯網的入口逐漸變成了應用商店。操作系統成為移動互聯網爭奪戰的核心,原來的瀏覽器服務器模式走向客戶端服務器模式。
“互聯網的本質是開放、平等的表現,但是原生應用裝客戶端之后,誰客戶端大誰就能控制互聯網。這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互聯網的本性。”電信專家侯自強說。
互聯網的競爭日益激烈,龍誠互聯也將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的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貢獻龍誠的力量